移动的 “智算样板间” 亮相青岛, 施耐德电气破解算力基建难题
10月17日,一场穿行14城、总里程近2万公里的技术巡展抵达青岛。施耐德电气关键电源巡卡车化身“数据中心行业的技术样板间”,将冷板式液冷CDU系统、GalaxyVXLUPS和IMDC智能模块化数据中心三大核心产品带到黄海之滨,而这恰与山东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形成呼应——当AI浪潮席卷制造业、海洋经济等优势产业,算力基建正成为地方经济升级的“隐形引擎”。
算力需求爆发,山东遭遇“空间与效率”双重考验
“传统数据中心白区(IT机房)占70%,现在智算中心里配电与制冷的灰区面积已接近1:1,未来可能反超为7:3。”施耐德电气在卡车巡展论坛上分享的一组数据,戳中了山东算力基建的痛点。作为工业大省,山东正加速布局AI+制造、AI+海洋等新业态:青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导区,济南建设国家级超算中心,烟台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全省智算需求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
但算力扩张的背后,行业正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单机柜功率密度从传统5kW、10kW飙升至30kW、100kW,甚至更高的功率等级。英伟达GB200等高端芯片单卡功耗超1kW,仅依靠传统风冷将变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紧张与能耗约束日益严格,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高效供电制冷,成为企业落地智算项目的核心诉求。某青岛制造业企业IT负责人坦言:“部署传统数据中心要预留大量辅助空间,现在用AI优化生产,算力需求翻番,基础设施升级迫在眉睫。”
三大创新产品落地,精准匹配山东转型场景
巡展现场的核心展品,正对应着山东智算基建的现实需求。在优化空间利用率方面,GalaxyVXLUPS实现了代表性突破,单机功率最高可达1.25MW,其紧凑的设计仅占地面积1.2m2,可节省70%的总空间。针对国内常用的变压器等级是2500kVA等级变压器的供电需求,仅需配置2台设备,无疑能大幅降低传统配电面积,将更多空间留给IT设备,显著提升算力承载能力。此外,GalaxyVXLUPS支持施耐德电气独有的E变换技术,系统效率高达99%,大幅减少运行能耗。同时,GalaxyVXLUPS相较此前同等功率段产品,每年至少节省2吨原材料的使用,减少34吨碳排放,其生命周期内碳足迹减少了34%,契合山东“双碳”目标下的绿色算力要求。
针对高功率密度带来的散热难题,施耐德电气指出,尽管液冷已然成为行业主流选择,但并不能完全取代风冷,风液融合仍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施耐德电气冷板式液冷CDU系统展现出强大适配性,其功能场景覆盖液-液CDU和风-液CDU两类。其中,风-液CDU支持整合一体式风冷空调与行级CDU,可助力首次使用液冷服务器的客户快速部署。据介绍,在国内头部新能源企业的3MW智算项目中,施耐德电气为其部署了4台1MW房间级CDU,同时配套提供全套开关柜、母线等设备,4周即完成全套解决方案部署。
施耐德电气IMDC智能模块化数据中心则为山东地区的智能计算和边缘计算提供了灵活选项。其支持20个机柜一组的弹性扩容模式,配合每8秒环境调优的内置AI监控系统,每年可实现30%的空调能耗节约。尤其是在淄博、潍坊等制造业强市,这种“按需部署”的模式正帮助企业快速部署智算中心,实现端到端一站式交付和远程数字化管理,更将进一步推动传统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
技术赋能产业,算力基建成转型“加速器”
智算中心不是简单的机房,而是AI时代的“基础设施电厂”。施耐德电气指出,全球数据中心的规模将由2023年93GW扩大到2028年215GW,中国市场同样表现出极高的增长速度,预计可到3-4倍。对山东而言,算力基建的价值已超越技术本身:在青岛港,AI算法优化的调度系统依赖稳定算力实现效率提升20%;在寿光蔬菜基地,智能温控与病虫害识别需要边缘算力节点支撑;在济南超算中心,海量工业数据的实时分析离不开高密供电保障。
施耐德电气在巡展中透露的本地化布局更具深意:GalaxyVXLUPS已基于厦门、无锡工厂构建起完备的本土化供应链,依托上海研发中心的持续研发加码,将快速响应山东市场需求。
从风冷、液冷系统到配电设备、机柜及液冷管路,施耐德电气提供从设计到运维的一站式服务,还将协助客户对接IT厂商与AI企业,帮助企业摆脱单一厂商的绑定式依赖。这种灵活适配能力,正契合山东“链式发展”的产业思路——通过算力基建串联芯片、服务器、应用等环节,培育本土智算产业生态。
从黄渤海新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到齐鲁软件园的AI创新实验室,山东的数字化转型已进入“算力驱动”的新阶段。此次施耐德电气带来的技术方案,不仅是展示前沿产品,更是提供了一套适配地方需求的智算基建范本。当移动的“智算样板间”驶离青岛,留下的不仅是技术印记,更是山东借算力赋能实体经济的清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