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马頔爷们儿要脸

全隐藏式门把手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全景天幕还能“晒”多久

全隐藏式、全景天幕——被特斯拉带火的反人性设计,正在一个一个的退场。

一、工信部一纸安全技术要求,全隐藏门把手被判“死刑”

2025年9月24日,工信部《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落地,明确禁止“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车主与救援人员必须在断电、碰撞、冰冻等极端情况下,能用“机械力”直接拉开车门。这意味着电动弹出、电容触控、语音开门等“炫技”方案,12个月后将被强制退出新车目录。

特斯拉竟然率先“低头”,设计总监Franz von Holzhausen在意见稿发布前一周承认,正在重新设计门把手系统,“让紧急情况更直观”。从2012年Model S自动弹出把手惊艳全球,到2025年被监管“封杀”,隐藏式门把手只用了13年,就完成了从“科技图腾”到“安全黑名单”的反转。

二、140起投诉和82%事故占比,是隐藏把手的“死亡数据”

美国NHTSA:2018-2024年累计接到140起特斯拉门把手故障投诉,多数为断电后无法弹出,导致乘员被困。2021年德州Model S撞树起火,救援者因把手未弹出只能破窗。

中国官方统计:2024年因车门把手故障导致的交通事故同比增长47%,其中隐藏式占比82%;中保研侧面碰撞测试中,电子门把手弹出成功率仅67%,机械把手98%。

“电动弹出”看似优雅,实则是一套高复杂度系统:微型电机、减速齿轮、电容感应、12V小电瓶、线束、软件逻辑——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门就变为“焊死”的钢板。工信部在征求意见稿里只写了一句大白话:“乘员必须在10秒内、用不大于300N的力、无需工具即可打开车门。” 全隐藏方案,根本做不到。

三、特斯拉标准版“砍”掉全景天幕,旗舰设计消失

门把手禁令余波未平,特斯拉又在10月7日发布的平价版ModelY上,悄悄拿掉了标志性全景天幕,换回织物车顶。官网描述从“天空和星辰一览无余”变为“提升头部空间与隔热性能”,用户评论区却一片欢呼:

“860元的天幕遮阳帘,我终于不用再买了!”

“夏天头顶42℃,天幕=上刑,现在这叫‘升级’?”

全景天幕的“原罪”被一次性摊开:

全景天幕从一开始就被称为反人性设计,但只有少数人发声。全景天幕零通风,太阳直射+温室效应,车内头顶温度比外界高8-12℃;需要车主自费铝箔棉、磁吸帘,成本200-1000元;紫外线隔绝≠隔热,可见光与红外线依旧穿透,长期暴晒加速内饰老化。与隐藏门把手一样,天幕“平权”背后,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四、特斯拉“示范效应”,从手机式炫技到汽车式反思

2012年Model S把17英寸大屏、隐藏把手、全景天幕、无物理按键一次性搬进车内,像极了2007年iPhone取消键盘、砍掉耳机孔。随后七年,中国新能源市场进入“特斯拉模仿季”:

电动弹出把手:蔚来EP9、小鹏P7、比亚迪汉EV、理想ONE相继上车;

全景天幕:从10万元宝骏到百万级蔚来ET7,全部标配;

无物理按键:空调、雨刷、大灯、门锁全部埋进二级菜单。

直到安全事故、用户投诉、监管点名连续出现,车企才意识到:“手机可以一年一换,汽车必须十年不坏。”2024年起,回归机械的声音渐成主流,半隐藏把手、可开启天窗、实体按键,“手机式炫技”正在让位于“汽车式安全”。

五、全景天幕会步后尘吗?防晒≠隔热,用户呼吁“给帘子”

工信部尚未对全景天幕开刀,但用户端已自发“投票”。淘宝数据2024年“天幕遮阳帘”搜索量同比+320%,Model Y、ET5、Model 3位列前三;社交平台上#天幕是上刑#话题阅读量2.3亿,网友自制铝箔棉、磁吸帘、折叠帘教程遍地;投诉平台2024年有关“天幕暴晒”投诉超1.2万条,集中在“无遮阳帘、无法开启、隔热差”。技术层面,车企并非没有解决方案,“给帘子”成为继“给把手”之后,车主对新能源设计的第二次集体呐喊。

全景天幕比传统天窗便宜一半,车企“省钱”用户买单。业内人士测算:

传统天窗:驱动电机、排水轨道、密封胶条、遮阳帘,成本3000-10000元;

全景天幕:单层钢化玻璃+密封胶,成本1500元左右,维修更换也更便宜。

一辆年销10万辆的车型,采用天幕可节省成本1.5亿元,直接计入毛利。但用户后续花费并未减少:遮阳帘、贴膜、防晒喷雾、铝箔棉,全套下来500-1500元,且需年年更换。“车企省下的1500元,用户要花2000元去弥补,还要忍受暴晒和二手贬值。”一位汽车内饰工程师直言,“这是把成本转嫁给用户的典型设计。”

隐藏门把手、全景天幕、无物理按键,本质上是新能源“瓶颈期”的炫技产物——当三电差异缩小,车企只能卷“看得见”的创新,却忽视“看不见”的安全与可靠。

六、监管与用户“双投票”,鸡肋设计退出只是时间问题

工信部已明确:2026年7月起,全隐藏门把手禁止销售,给足一年过渡。下一步,行业普遍预测:

全景天幕:或强制配备电动遮阳帘,或开放可开启结构;

无物理按键:空调、门锁、危险报警灯必须保留实体键,已进入征求意见稿;

软件功能安全:智驾、动力、刹车系统需满足“失效可降级”标准,预计2027年实施。

“设计美学必须为安全底线让路。”工信部装备司在征求意见稿说明里写道。当监管与消费端同时转向,“炫技式创新”让位于“可靠式体验”,新能源汽车设计正回归百年汽车业的底层逻辑:安全第一,功能第二,美观第三。

隐藏式门把手的谢幕,全景天幕的争议,无物理按键的吐槽,共同构成新能源“青春期”的集体反思。当工信部把“机械解锁”写进强制标准,当用户用遮阳帘投票,当车企把“可开启天窗”重新加回配置表,新能源汽车才真正走出“炫技陷阱”,迈向“体验为本”的成年期。下一个被追问的,或许是无遮阳帘的全景天幕,或许是深度埋入菜单的空调控制——但只要监管与用户继续“双投票”,鸡肋设计终将让位于可靠体验。

毕竟,真正的科技感,是让复杂的技术隐形,让简单的安全可见。